导读
历史上的哪位诗人活得最矛盾呢?说他是风流诗人,可他明明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说他是“皇亲国戚”,可他年少就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说他是英雄豪杰,可他是众人皆知的放纵不羁,喜欢烟花风月……他就是杜牧,字牧之,生于年,卒于年。在晚唐的诗坛上,唯他与李商隐双峰并峙,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称为“小李杜”。
01
过着贫困生活的“皇亲国戚”
在唐朝帝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的是世代居住在长安城南的韦、杜两族,靠近皇宫、亲近皇权,都是有名的高门豪族。杜牧就出生在其中的杜家。杜牧杜家最有名的当属西晋的杜预,文武双全,博学多能,拜将封侯,还注有《左传》。念叨着“诗是吾家事”的杜甫,就很喜欢把这位杜预作为自家门第的标榜。而杜牧的爷爷,则是当朝宰相杜佑,不光政绩卓著,还著有卷的《通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体例完备的政书。他的一位堂兄,还做了唐宪宗女儿岐阳公主的驸马爷。杜牧可谓正宗的皇帝家的亲戚!他夸耀起自己的家世,真叫一个理直气壮:“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白编,上下驰皇王。”可惜这位厉害的爷爷,在杜牧10岁的时候去世了。杜牧的父亲,还来不及蒙受先人更多的恩泽,做到更大的官,积累足够多的家产,几年之后也撒手人寰。留下年龄不大、不善持家的杜牧三兄弟,没几年就家道中落:祖传的30间房一间不剩,家中仆人能跑的都跑了,只剩下一个好心肠的小书童,哥几个过着朝不保夕、居无定所的贫困生活。但是曾经富养的童年给了杜牧生命最初的滋养。爷爷杜佑是对他影响最大、最深的人。这位博学多识、精明强干的爷爷,是杜牧心中的偶像。他的理想,就是要成为像祖父这样既有文才又能实干的人。在文武并重的家风熏陶下,他用心读了很多书。杜佑虽贵为三朝高官,杜家亦是百年高族,也挡不住杜牧家的一朝中落。命运对杜牧的不眷顾,似乎从他青春期就开始了。然而,即使在只有野菜可吃的贫困生活中,依然有百卷书籍陪在杜家子孙的身边。这一切努力所涵养出来的才华,正是杜牧此后的人生中唯一的依靠。02
最好的书法,写给了有情人
杜牧23岁写成的《阿房宫赋》,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块敲门金砖。《阿房宫赋》瑰丽宏伟,金圣叹赞为“穷奇极丽,至矣尽矣”。
杜牧的《阿房宫赋》被金圣叹赞为“穷奇极丽,至矣尽矣”
有这样一个传说,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名流吴武陵向他推荐了杜牧,还饱含激情地念了一遍《阿房宫赋》,说此人可为状元。虽然崔郾也觉着文章很赞,但还是表态,杜牧不能当状元。结果吴武陵穷追不舍,说那至少也应该是进士,“要不你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看有没有比它写得更好的”。崔郾只得答应,送这位老人离开。等他回到酒席上,同僚们问吴老头来做什么,崔郾如实回答。旁边立刻有人搭话,说杜牧才气很大,但有些不拘小节,好出入娱乐场所。不过,杜牧确实挺有本事,这次科举发榜,高中进士。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又以第四等及第,风光无限。“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按捺不住心情,杜牧赋诗一首留作纪念。唐代进士录取比例极低,每次就取30人左右,也难怪他激动成这个样子。按惯例,新科进士要到京城长安曲江游宴、雁塔题名。杜牧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扬扬地在街上行进,去出席各种酒会宴席。这,大概是杜牧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吧。考完进士,分配官职时,杜家的世交沈传师是江西观察使,杜牧便跑到那边做了一名江西团练官。仗着两家关系好,他经常去沈传师家里蹭吃蹭喝,免费听歌观舞。也是在那儿,他碰见了歌女张好好,倾慕不已。在为其所作的《张好好诗》里,一点也不掩饰地描述了对她的好感。“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在杜牧眼里,这位年方“十三”有余的歌女,身着翠绿衣裙,身姿婀娜,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红润的面庞,如同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苞欲放。美女在侧,可惜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抢先一步将张好好纳为小妾,杜牧只好叹息一声,就此别过了。
《清明》是杜牧最耳熟能详的诗词大和七年(公元年)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在其幕中任推官,后又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比起江西,扬州交通方便,贸易发达,商贾云集,是个相当繁华的地方,茶楼酒肆,以及一些娱乐场所更是少不了。“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在这里,杜牧爱玩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天忙完公务,等到入夜,他就换上便装外出,各处秦楼楚馆,都留下了杜大人的身影,有时候甚至闹到宿醉不归。碍于情面,牛僧孺也不好意思直接阻拦他。只是派了街卒暗中保护。杜牧也以为自己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当他被派往长安任职时,牛僧孺设宴欢送,劝他不要因为“风情不节”影响身体。杜牧怎么也不肯承认。牛僧孺笑着命人取出一个匣子。里头记录了街卒的密报,如“某晚,杜大人在某家宴会,平安无事”、“某晚,杜大人在某楼宴饮,几时归”……又有非常著名的《赠别二首》“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是离开扬州前夕的赠妓之作。杜牧虽然放荡不羁,但有一种温润如玉的风雅气质。同样是狎妓之作,白居易、元稹写的,有些就难免用语轻浮、情趣庸俗,而杜牧写来则别有一段风流蕴藉,柔情万种,令人感动。另外,其实杜牧极其擅长书法,《宣和书谱》称赞他“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也很看得上他的字,把他视为颜真卿、柳公权之后的名家。他唯一流传至今的书法真迹是《张好好诗卷》,一幅写给曾经心爱的歌妓的作品。《张好好诗卷》局部,现藏故宫博物院这首诗作于太和九年(年)秋。当时杜牧任东都洛阳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豫章乐妓张好好,为她当初风光无限而现在却沦为卖酒女子的不幸遭遇而深感同情,就写下了这首诗。全诗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张好好的美丽和高超歌技,以及由此而为权贵宠爱的情形,再对比数年后两人重新相遇时都有了极大改变的景况,不禁感慨万千。这幅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书卷上盖满了历代收藏者的印章,除了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还有那个“盖章狂魔”乾隆的玺印。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但如果因此就给杜牧盖个“风流诗人”的印章,还真是不公平。毕竟,杜牧写风流韵事的诗从类别上来说,只占了他所有题材里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怎么能随随便便说人家是“风流诗人”呢?03
政治才华埋没于党争夹缝之中
杜牧的才华,的确是有目共睹的。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针对晚唐藩镇割据的局面,他论政谈兵,发而为文,将兵学理论和现实状况密切联系,提出了极有见地的判断与对策。他的《注孙子序》、《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五篇文章,深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欣赏,被摘入了他编的《资治通鉴》。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然而,晚唐政局风云诡谲,宦官专权,皇权更迭频繁,牛李党争激烈。杜牧的一生,可以说见证了牛李党争40年的全过程。他受到牛党的提携,但又与李党的政治主张相近,到头来哪一党都对他不甚待见。长期困在党争的夹缝之中,他空有一腔抱负、满腹才华,却壮志难酬,生平所做的最大官是中书舍人,相当于朝廷的机要秘书,正五品官。但刚走上这个“高位”不到一年,他就来到了生命的尽头。史学世家培养出来的开阔纵横的眼界,关切现实政治的情怀,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交织成一股力量,在他的诗中形成一种沉郁的风格。他的怀古咏史诗表现得最为出色。如怀古伤今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喟叹朝代兴亡变化的《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感慨世人居安忘危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天子荒唐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感慨历史难以把握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可惜,杜牧始终未得大展才华。晚年,他作有《自贻》一首,充分说明了彼时的落寞心境,“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他倚窗感叹,自己和那些仕途不得志的古人一样,骨子里还是风尘仆仆,一生都是到处奔波。生命就好像一匹白布,却由不得自己裁剪。一辈子的辛酸,全在其中。唐宣宗大中六年,也就是公元年冬天,49岁的杜牧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一病不起。据《新唐书》载,杜牧自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回望杜牧一生,他辉煌过、落魄过、得意过、失意过、痛快过、痛苦过、风流过、平淡过……更矛盾过、纠结过、分裂过。一切繁华,终究归于平淡。■参考资料:大老振,《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杨婷,《杜牧的诗与情》;木匠,《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万洪莲,《晚唐文坛的一朵奇葩——杜牧》等。■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