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曹操的人,大部分会说他是奸雄,曹操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因为这种“宁要无才之德,不要无德之才”的逻辑,发展到后来,就是大清王朝的“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和张春桥之流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是典型的狗与羊的逻辑。如果那虎或豹曾在农场里偷过猪的话(当然在这里要做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区分,小说人物是以个人的好恶为基础,是主观标准,而历史人物原型则是以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为标准,是客观标准)。
曹操曹操得罪了中国文化,或者说,得罪了中国文化对人的评价系统,曹操喜欢别人的老婆视为不义,生性多疑而枉杀为不仁、不信,挟天子为不忠...
曹操曹操的观点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才,能干,“不仁不义”到不要紧。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仁义忠孝,有没有才华,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功劳,有没有政绩到不要紧,甚至平庸一点更好,显得老实,忠实,可靠。
曹操所以,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宁愿选择刘备,也不选择曹操。诸葛亮言兵没有曹操多,言地没有曹操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事实上诸葛亮也只有一两次胜过曹操),而有一胜之者,就是忠信也;而对屡犯军事错误,葬送蜀国前程的关羽(几次重要战役都交给他,却都失败),也推崇备至,因为他忠信耿耿。也就是说,仅仅那么一点点忠信,便把过人的才略和盖世功勋全压到了。
曹操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战,“放走刘备”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失败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争议的他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