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有一部法律,叫做《蜀科》,由诸葛亮等人完成,特点是比较严峻,甚至有“刑法峻急,刻剥百姓”的评价。参与修订《蜀科》的另外一个人物法正曾经为了这件事劝说诸葛亮,但是被诸葛亮反驳。那么诸葛亮是如何解释的呢?他为什么要修订严峻的法律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修订《蜀科》的人物
修订《蜀科》的人物一共有五个,在《三国志·蜀书·伊籍传》中有明确记载,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李严、刘巴。诸葛亮是刘备的股肱之臣,算是刘备的心腹和左膀右臂,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帮助刘备夺取益州。而且法正与刘备的私交十分不错,诸葛亮对法正也有些无可奈何。在刘备在世时期,法正是唯一一个获得谥号的人物,可见刘备对法正的重视。
刘巴早先不愿意辅佐刘备,从“赤壁之战”之前就躲着刘备,一路从荆州到交州再到益州,最后还是加入了刘备集团,让刘备非常高兴和重视;伊籍原先辅佐刘表,在刘备寓居荆州的时候就与刘备关系密切,在刘表去世后就辅佐刘备,见待亚于简雍、孙乾等人;李严原先是刘璋的人,在刘备和刘璋的战争中投降刘备。其实李严开始并没有受到重用,在蜀汉章武二年(即公元年)才成为尚书令。由此可以推测《蜀科》的修订时间是比较长的。
法正的劝阻和诸葛亮的反驳
这五个人修订《蜀科》,诸葛亮当然是具有主导性的人物。诸葛亮非常重视法治,在修订《蜀科》的时候也更偏向于严刑峻法。所以有开头关于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修订《蜀科》这样严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法正就劝说诸葛亮:“当初汉高祖进入关中的时候,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严苛且繁复的秦法,从而获取关中百姓的支持。现在益州刚刚被平定,而且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平定,还没有来得及安抚民心。这个时候应该用相对宽松的法律,来安抚益州的民心,就像汉高祖入关中那样。”
法正的质疑有几分道理,但是诸葛亮并不听从,反而说出另外一番道理。诸葛亮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法律严酷,引起沸腾的民怨,所以才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汉高祖‘约法三章’,固然可以安抚人心。而刘璋统治益州时期法律松弛,没有权威。这样一来就导致蜀地士人恣意妄为。所以需要严峻的法律来约束人心,与秦末的情况截然不同。”
裴松之的质疑
上述的诸葛亮和法正的对话,并没有出现在《三国志》的原文,而是西晋人郭冲提到的诸葛亮的五件轶事之一。裴松之在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注的时候,把这五件事全都加进来,但是他自己是否定这些事情的可信度的。也包括诸葛亮和法正修订法律。
裴松之认为法正去世于刘备之前,诸葛亮和法正对话的时候,一定是在刘备时期。在刘备在世时期,诸葛亮虽然是股肱之臣,但没有像刘禅时期那样大权独握。诸葛亮又没有当益州牧,是刘备当益州牧,因此“庆赏刑政,不出於己(诸葛亮)”。但是裴松之似乎忘记了《蜀科》是由诸葛亮等人修订,所以裴松之对这件事的否定也未必是正确的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