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读杜牧赤壁全诗仅28字,以锋利的笔锋
TUhjnbcbe - 2023/4/8 20:45:00
中科医院专家 http://ask.bdfyy999.com/

本文乃崔树泉说故事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赤壁》是杜牧官黄州刺史时所作,黄州城外有赤壁矶,但并非东吴名将周瑜大破曹操处,唐宋诗人多以假作真,采用艺术上的虚托手法。杜牧此诗,意在借凭吊古迹,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之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奇自平出,立意深刻。

诗人漫步赤壁之下,从江边沙土中偶然发现一柄断戟,随手拾起,经过一番磨洗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叙事看似平淡,但诗人正是从这不动声色的平中引出摄人心魄的奇。这里,不论“赤壁”是真还是假,也不论“折戟”是虚还是实,重要的是诗人借此可引起对古战场的联想,从而倾吐出压在心底的感叹之情。“东风”句是指赤壁大战时周瑜侥幸取胜一事。当时曹操率军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便将所有战船用铁链联成一片以免晃动。是时正值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满载油脂干柴的轻便战船乘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待接近对方时突然点火,一举烧毁了曹军船队。赤壁一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

杜牧于此突发奇想,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很可能曹操取胜,天下为曹氏所有,则历史也将重新写过。诗人这种设想并非僻论,它恰好表明了对赤壁之战历史意义的清醒认识,这也正是此诗的立意所在。

形象论史,以小见大。

《赤壁》这首诗形象地议论历史,在议论中抒发感情。杜牧并没有直接评论史事,而是抓住了诗的特点,选取典型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形象地加以论述。

诗人开始就选取一点,以一柄“折载”发端,引起思古之幽情。在古战场的遗址中发现一把断载,十分自然,以此作为诗的发端也没有丝毫的突兀感,由此而联想开去也很令人信服。诗的末二句更是尺幅千里,充分体现了杜牧绝句的特色。写赤壁大战时诗人只用了“东风”两字便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战争形势和火烧赤壁的惊心场面,简洁而生动。结句的“铜雀”和“二乔”也是以小见大,采用象征的手法各自代表曹军和东吴双方。“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姬妾歌妓居住之处。“二乔”则是东吴两美女,大乔是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诗中这两个具体人物代表了孙氏政权。试想,如果“二乔”都成了曹操手中的玩物,东吴岂能不亡?杜牧这种形象化的议论既具说服力,也发人深思。

杜牧好谈兵,在这首短短二十八字的诗中,他以锋利的笔锋嘲讽了周瑜的侥幸,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借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愁闷心情,颇耐人寻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杜牧赤壁全诗仅28字,以锋利的笔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