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在这样的国度中,河北这片土地,带着其特有的侠气与慷慨悲歌,令无数诗人所侧目。
至诗歌发展最鼎盛的唐代,以刻画边塞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代表的边塞诗,成为了一种流行题材。最著名的当属“边塞四诗人”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而在这四位诗人之中,高适与河北的关系更为密切。
△景县舍利塔
高适,祖籍渤海蓨,也就是今天的衡水景县。景县也是一座历史名城,至今依然有景县舍利塔、封氏墓群、高氏墓群等历史遗迹。或许是因为血脉的记忆,高适少年时便有游侠气性,从军边塞、建功立业,也是高适少年时的梦想。在他早年的一首诗中,不乏流露出对蓟北边塞的向往之情。
别冯判官[唐]高适
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
△邯郸
在唐朝,从军边塞,是许多人选择步入仕途的途径之一。高适也并没有辜负自己的梦想。二十八岁那年,高适终于有机会北游,经魏州、钜鹿、真定、蓟门至卢龙塞,而后经邯郸、漳水、卫州,最后回到宋州。这是他第一次出塞蓟北。
第二次出塞蓟北的时候,高适已经四十七岁。两次出塞,诗人所见皆为新奇,对于蓟北风貌风光,留下了大量的诗词。
邯郸少年行[唐]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激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邯郸,在今天,也是河北旅游不容错过的目的地之一。这座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城市的名字也延续了三千年之久。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有余年的历史,古代的邯郸,就是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邯郸更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譬如“围魏救赵”“毛遂自荐”“一言九鼎”“南辕北辙”“黄粱一梦”“邯郸学步”等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与邯郸有关。据专家统计,与邯郸相关的成语典故,多达条。
学步桥邯郸市北关大街沁河
学步桥为明代石桥,当年的邯郸知县以邯郸学步的成语典故,给这座桥起名学步桥。
邯郸临漳县,这或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若说邺城,肯定很多人都会熟悉,它是三国时期曹魏都城所在地,更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素有“三国胜地、六朝古都”之称,铜雀台、邺城遗址等,更令许多喜爱三国历史的人津津乐道。
△邺城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及其所属的曹氏家族向来是文人笔下的常客,曹操的霸业也并不耽误诗人们对铜雀台的哀怨。杜牧并未像高适一样亲自来到邯郸瞻仰三国故地,铜雀台的诗词意象,却已深刻在诗人的脑海中。
如今在临漳,你能走访到铜雀三台遗址公园、邺城博物馆、佛造像博物馆、邺令公园、邺城公园、建安文学馆等一批旅游景区,人们可以在此了解曹魏历史,寻古探幽,感受邺城文化魅力。
高适在边塞的生活和工作,最终让他的梦想得以实现。晚年的高适进封渤海侯,在众多郁郁不得志的诗人之中,高适已经取得了他们毕生羡慕的荣耀。
但河北,依旧在吸引着众多诗人的目光。与高适不同,有些人来这里只是纯粹的郊游散心、赏景娱乐。你甚至想不到,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也曾经来到过蓟北边塞。
同张将蓟门观灯[唐]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蓟门即蓟丘,这是一个古称,今天大概在天津蓟州一带。这里新年热闹的景象,令诗人大为惊叹。而在今天,在河北蔚县,也保留着一项令人惊叹的民俗技艺。
暖泉古镇,位于张家口蔚县。蔚县古称蔚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在古代也是一座重要的边境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保留下了一项悠久的传统民俗——打树花。
当冬季悄然而至,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在暖泉古镇的城墙下,°C高温的铁水遇见冰冷的城墙,顿时绽放出朵朵金花,如同烟花般绚烂。因泼散四射的铁花犹如一棵棵大树冠,而有了“打树花”之名。
或许,这便是当年诗人所见到的特殊民俗吧。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
唐时的蓟北边塞,大部分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数千年来,这里慷慨悲歌的历史往事,吸引着诗人踏足、畅想、怀古。历史成全了这里的诗歌,又因为诗歌,这里有了另一面的生动。
古往今来,那被诗人们写在笔下的风光,也映在了你的眼中。
温馨提示
-End-
来源
河北旅游综合整理河北交通广播车友会、
邯郸文旅、《高适诗歌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