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令曹操几度失志回的古战场濡须坞
TUhjnbcbe - 2023/4/14 20:59:00

第一次战斗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在长江两岸对峙。孙权的北伐因为受制于合肥要塞,屡屡受挫。而对曹操来说,也有一处无法突破的要塞,那就是濡须,在现在的安徽芜湖市无为县。

由于派去骚扰孙权的蕲春典农谢奇被孙权大将吕蒙揍跑了,建安十七年(年)曹操第一次兵临濡须。这时候距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4年。

孙权军的优势在于水战,但作为弱势的一方,坐拥主场之利的孙权也没有骄傲,充分考虑了吕蒙“万一陆战兵战败了被敌人追急了怎么登船”的顾虑,在濡须口夹水修建防御工事,这就是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年),战斗正式打响。曹操攻破孙权的江西营,俘获都督公孙阳。孙权领七万兵往濡须抵御曹军,以朱然分管濡须坞与三关屯,这是孙权首次任命濡须长官,就差直接任命为濡须督了。

为了阻止曹军船队顺流入江,孙权派董袭率楼船巨舰停在濡须水口。可是遭遇了大风,董袭翻船,壮烈牺牲。正所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三国志·孙瑜传》记载孙权堂兄孙瑜建议孙权稳重为上,孙权没听,果然失利,可能说的就是董袭的悲剧。

董袭败亡了,曹操便派数千人乘油船乘夜渡江直奔濡须中洲,想截断濡须坞与江东后方联系的水道,但孙权怎会不防着这一手呢,曹军被俘三千人,淹死数千人。

随后,双方陷入僵持,谁都想先打破局面。孙权屡次挑战,曹操都不出战,这简直是孙权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高光时刻。但孙权不能满足于此,曹操没走,问题就没解决,而他在赤壁之战的战友刘备这时候忙着和益州牧刘璋抢地盘,这一仗是指望不上了。

孙权豁出去了,竟然亲自乘轻船杀向了曹军阵地!

按《三国志》的记载,曹操知道这是孙权本人来检阅曹家军队了,下令不许放箭,等看到孙权队伍严整地回去了,便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生的那叫什么儿子!

而《魏略》的记载则是:曹操下令乱箭齐发,孙权见船的一侧受箭过多快要翻了,就下令掉头让另一侧受箭,两边平衡,孙权安然返回——除了没有大雾和草人以外,这简直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一个效果。

在接到孙权“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小纸条后,曹操觉得孙权真是实在人,就撤军了。

孙权才不是实在人呢,至少之前亲自以身犯险的时候绝对不是。如果当时曹军贪功,一拥而上想一举拿下敌方大老板,就会被孙权亲自诱入自家水道,到时候在孙权主场的深水区打起来,吃亏的会是谁呢?

另外,由于曹操不听州别驾蒋济劝谏而迁徙淮南百姓,庐江、九江、蕲春、广陵等郡十余万百姓投奔了孙权,其中可能就包括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祖母王夫人。

曹操赞扬孙权而贬低刘表之子刘琮,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刘表留下的遗产多好,刘琮却不发一枪送给了曹操,而孙权却敢和曹操对着干,还赢了。多年以后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也不禁作词感叹,为什么南宋出不了孙权这样敢于对抗北方大敌的英雄君主呢?

此战曹操还有一大损失——他的重要谋士荀攸在路上去世了。

第二次战斗

曹操第二次用兵濡须,已是建安二十一年(年)末。看时间,跨度并不大,但期间已经发生了一些故事,当时距离吕蒙、甘宁拿下皖城已有两年,距离逍遥津之战也有一年。陈武战死,曹孙之间又添新仇。

这一年,琅邪王刘熙想追随百姓的脚步,也渡江投靠孙权,于是被曹操诛杀。当初曹操为了削弱汉朝宗室而废除了多个诸侯国,本来也可连琅邪国一并废除,看在刘熙的叔叔刘邈对自己有恩,才让刘熙当了这个王。既然刘熙不给面子,琅邪国也就没有了。

曹操在进军的同时也以官职为诱饵,煽动鄱阳人尤突、山越人费栈等人造孙权的反,一时间聚众数万人,无奈孙权手下有陆逊、贺齐,专刷山越,甚至还从叛军中选拔了数万精兵补充到了孙权的军队。

即使这样,在调动了青徐豪强孙观、臧霸的军队后,曹操也有号称四十万大军,而孙权带去御敌的军队只有七万,由于濡须坞守军有鼓吹,按汉朝“万人将军给鼓吹”的制度,可以算一万人,总计也就八万。但是这次孙权带上了甘宁,打出了著名的“百骑劫营”,杀了数十人,也杀了曹军的威风。虽然《建康实录》记载甘宁年已经去世,但这与后来孙权对孙皎称自己与北方为敌已经十年、潘璋在孙权于年夺取荆州后因甘宁去世而接管甘宁的军队等史料矛盾,所以“百骑劫营”发生在年而非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按《三国志》的叙事顺序,又显然是在年夺取皖城后。

曹操再次正面强攻濡须坞,可是孙权这次的濡须督是吕蒙,不仅准备了一万张强弩,还攻破了曹操没有完成的前锋屯。

曹军又转向濡须东北历阳的横江渡口,却遇到了徐盛。在逍遥津之战中负伤乃至连军旗都不见了的徐盛,这次运气仍然不好,坐的蒙冲舰被风吹到了曹军这边,虽然总算比董袭运气好,但诸将也吓得不轻。深陷绝境的徐盛被迫带头死战,不知砍了多少人,竟然砍退了曹军,于是回去领赏。曹操这边的青州刺史孙观在濡须之战中死于流矢,大概就是这次。

不甘心的曹操沿水设立了大量营寨,要和孙权长期作战。相持了一个多月,孙权又坐不住了,可同样的招数又不能用第二次,于是他这次的招数是——上表请求投降,和本来就和自己有姻亲的曹操定下新的结亲约定,并劝进曹操称帝!

这种显然只存在于名义上的投降,其实就是给曹操一个台阶。

唐朝诗人孙元晏《吴·濡须坞》:

风揭洪涛响若雷,枕波为垒险相隈。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

曹操也心领神会,所以他一方面在同意结亲后撤军了,一方面又在居巢留下了驻军。

至于称帝,曹操当然是不会听的:“这孩子是要把我架在火炉上烤啊!”

但也许在那时,他已经从中看出了机遇——相比于不但夺取了益州,还把曹操的前线从襄阳打回了樊城的不会妥协的刘备,虽然守住了防线,却被曹操从合肥推进到了居巢,更曾经和刘备开战并以夺取了三个郡告终的孙权是可以合作和利用的,而当时下手的,又是吕蒙。

孙权在濡须坞犒劳诸将之际命令作战有功的周泰脱下战袍露出满身伤痕,赐给御帻青缣盖,并鼓吹奏乐,朱然、徐盛等都对周泰表示敬服。

曹操此去之后,周泰就是濡须督了,但曹操再也没回来过,他主动进攻孙权的作战结果到此为止,并被后来的《后出师表》简单粗暴地概括为“四越巢湖不成”。不过,他不需要再为这九年来总是被吕蒙挫败和随军的司马朗、王粲的相继染病去世而悲伤了,因为同年孙权手下的鲁肃、凌统也领了便当。

主张和刘备同盟的鲁肃不在了,两年后,吕蒙就会在曹操最需要的时候,为他送上一份做梦都不敢想的大礼。

第三次战斗

曹孙第三次在濡须交战时,曹家的当家人和中原的主宰已经换成了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这位爷不信邪,兵分三路伐吴(孙权的国号,不用介绍了吧),其中一路便是派大司马曹仁攻打濡须。

当时,吕蒙、周泰、甘宁已死,陆逊、贺齐、朱然、徐盛去了其他战场,但这一任的濡须督朱桓也非等闲之辈。即使中了曹仁的计误把攻打羡溪的蒋济偏师当作了主力导致兵力分散、回追不及而只剩了五千守军,而曹仁大军已在七十里外,他也有退敌的自信,因为他自认为善于用兵,更重要的是他有主场的地利,而对方已经累了,哪怕是曹丕亲自带队,他也无惧。这时候的濡须已经不只有坞堡了,还有一座背靠大山的高城。

朱桓反向揣测曹仁心理:你不是设计让我分兵了吗,那我就让你觉得我真没兵了。偃旗息鼓!

曹仁果然中计,不听蒋济劝谏,一方面派儿子曹泰攻打他以为已经空了的濡须城,一方面模仿当年的曹操,派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人以油船直取中洲朱桓军队的家属区,自己领一万人在橐皋作为曹泰的后援。

朱桓亲自御敌,小年轻曹泰当然占不到便宜,中了伏兵,烧营撤退;朱桓又分出骆统、严圭袭击常雕。东吴的船队本来就停在濡须口外,在中洲的上游,蒋济早就警告过,袭击中洲犹如自投地狱。这一路魏军溺死及被杀者达千余人,常雕被杀,王双被俘。《建康实录》将此战张冠李戴地记载在了年,还说“枭其将诸葛虎”,显然是诸葛虔的误写,此后史书也再无诸葛虔的记载,可能这位也凶多吉少了。

只要顶到追回其他吴军,朱桓的使命基本也就完成了。激战数月后,因魏军疾病和伤亡严重,曹丕令曹仁撤军。事后,曹丕在诏书中称曹仁“所禽获亦以万数”。结合曹魏“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的风格,曹仁在此战中杀伤的吴军当为千余人。

没有第四次了

后来,魏吴之间就没有在濡须继续交战了。孙权去世后,辅政大臣诸葛恪建造大堤以为防御,并挫败了曹魏的进攻,即东关之战。

《道光巢县志·卷二·舆地志二》栅江口,古濡须口也。吴筑两城于北岸,魏置栅于南岸。叶氏:自古保江必先固淮。曹操不能越濡须,符坚不能出涡口,魏太武不能窥瓜步,周世宗不能有寿春,皆以我先得淮也。王氏曰:三国鼎立,南北瓜分之际,两淮间常为天下战场。孙仲谋立坞濡须,曹操先计后战,不能争也。

不只是曹操、曹丕做不到,直到东吴灭亡,濡须防线都没有被突破。诸葛亮也说过,“魏贼不能渡汉”。

那么东吴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呢?

先前北方政权执着于正面突破濡须,当然是因为从合肥突破了濡须就能直取东吴都城建业,孙权、吕蒙在濡须立坞也就是防着此举。但是,想攻取建业,却并非只有突破濡须一条路。

曹丕伐吴的时候,曹休已经攻取过一次历阳了,就是徐盛突然大发神威的那个历阳。虽然后来被东吴收复了,但公元年,晋将王浑又如法炮制的时候,吴军仍然没能拦住。

能捏软柿子,就没必要在濡须硬碰硬。

牛渚一战过后,濡须再也不能救东吴于危亡了。东吴的长江防线只要有一处被打开,就全线崩溃了。

那么东吴为什么没有在历阳部署足够的守军呢?

因为防线太长,军队有限,不够用啊。

为什么防线太长呢?

这就要问当初决定及带头赞成设立濡须坞的那两个人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令曹操几度失志回的古战场濡须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