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贬黄州第5年,苏轼写下此此诗表明其不再苦
TUhjnbcbe - 2023/4/22 20:45:00

01苏轼与黄州的不解之缘

01、苏轼在六十四年人生中,在黄州就生活了五年之久,而且是人生最低谷的时间均在这儿度过的。

苏轼因”乌台诗案“,在朝野上下即使政见不同但却都是有识之士地积极营救下,以被贬”黄州”而告终。初到黄州,苏轼客观讲是颓唐、萎靡的,人生正当辉煌时期,却遭遇如此境遇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但是却并没有击垮他,而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屈不挠、乐观、旷达的苏轼。

苏轼词集(国学典藏)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8购买

苏轼在黄州经历了几个阶段:

02第一阶段:初到黄州,为生计发愁,精神上受到非常沉重的打击:

“黄州团练副使”是无职无权无俸禄的,全靠所谓不定时不稳定的“恩赏”的配给物来维持生活。还没有固定居所。苏轼如此分配他们仅有的钱财:在《答秦太虚书中》(即秦观)有段这样写到”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注:苏轼到黄州不久,苏轼弟弟苏辙亲自将苏轼第二任妻子送到黄州,终于相思之苦,当然一家子也都过来了。他还开荒种地,补贴家用。他在黄冈东坡荒地,改造了几十亩良田,不惜头顶烈日、脚踏黑土,种麦、植桑、养蚕,做一回真正的农民。晚上没有下酒菜,就到菜园里摘些蔬菜煮一煮。

一个不去顾影自怜的人,不但对家庭负责,没有放弃生活,还积极的是展开自救,挽起裤腿搞生产,这可比起来历史有些穷困潦倒坐吃等死的有些古代名文人可是强上太多了。

仍然充满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能被打垮压垮?这样的人不被人称为偶像又有谁能当得此名?

烟雨任平生——品读苏东坡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4.8购买

03第二阶段:逐步走出低谷: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初到时给自己鼓气的。后来大气磅礴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先后做于初到黄州之时,但是也表达出其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在黄州第三年写出的其著名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这阶段最明显就是他在《黄州寒食诗帖》之后,也是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他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证明他已经慢慢走出来了。而且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这前面三年也许是苏轼人生最难度过的三年,也是最受打击的三年,但是从这些作品我们却看出苏轼的不屈精神,越来越旷达超脱。

04第三阶段:终于完全走出,重回到那个意气风发的苏轼。

在黄州第五年时,苏轼又用一首《海棠》证明自己完全走出人生低谷,也走出低谷那种不可避免的颓唐、萎靡、怅然若失,郁郁不得志的情绪。

虽然还有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但是苏轼已经做得很好了。

旷达豪放的苏轼从来没有让爱戴、崇拜他的人失望。他是打不垮压不垮的。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

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1
查看完整版本: 贬黄州第5年,苏轼写下此此诗表明其不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