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文言文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
TUhjnbcbe - 2023/6/6 21:46:00

专题0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导入

走进古诗世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月亮的影子。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二、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3、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能默写本词。

三、原文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注释

《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

水调歌头:词牌名。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达旦:至早晨;到清晨。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胜,承担、承受。经受不住。

起舞弄清影: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跟着舞动。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婵娟:指月亮。

五、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天上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六、赏析

上阕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的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其二,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这样的问题李白也曾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一问,问得更加痴迷。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并想象着月宫今夕的情景;但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词人转而安慰自己:在天上起舞,只有冷清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呢?词中隐约透露出现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的情绪。

下阕除开头写月移光转而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第一句就把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月圆了人却不能团圆,词人不禁埋怨起一轮明月了:“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意思是:月亮你不应有什么憾事,为什么偏偏在人离别的时候显得格外的圆?此设想甚奇,但词人又调转笔锋,作了一番宽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实在用不着特别地悲伤。

这样层层推进,愈进愈深,于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绪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的豁达的思想。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2、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当太守两年了。中秋之夜,他约几个客人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席上听人说他将调官到别地,不免感叹自己的生活动荡不定,好象夜里常被惊起的鸟鹊不能安然入睡一样。

此刻,明月高挂在东山上,光华普照大地。在这家家户户团圆之夜,苏轼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弟弟苏辙,跟他分别已经有五年时间了。那时苏辙在济南当小官。两地都在现今山东省,相隔不远,但是,“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他和弟弟各自在异乡为异客,不能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地话家常了。

在杯盘交错中,苏轼一面与客人应酬,一面昂头望着明月,思绪万千,不可抑止。他在幻想中不觉飞进了清凉美丽的月宫,感到人生的遭遇不能十全十美,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那样……

这天夜里,苏轼与客人欢饮达旦,喝得酩酊大醉,创作了这首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八、问题探究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

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明确: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九、诗歌主旨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问天,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十、课堂小结

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

熟读成诵。

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___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___,他和苏轼及___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

4.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每空0.5分,共3分)

①宫阙()②琼()楼③朱阁()

④绮()户⑤婵()娟⑥不胜()寒

5.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把酒:

(2)天上宫阙:

(3)归去:

(4)不胜:

(5)起舞弄清影:

(6)何似:

(7)何事:

(8)别时圆:

(9)此事:

(10)婵娟: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一、理解性默写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借明月对远隔千里的胞弟表达思念和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表达美好祝愿、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古诗鉴赏(4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分)

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6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题。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五)水调歌头(4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2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六)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答: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13.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________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一、诗词积累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二、苏轼的诗词欣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言文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