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周瑜在孙权决心抗曹中的作用,及周瑜作为真
TUhjnbcbe - 2023/6/8 21:05:00

三国良将系列之周瑜(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建安五年(),孙权继位后周瑜留在吴郡辅佐。鉴于周瑜与孙策交情深厚,于是母亲吴夫人命孙权以兄长之礼来尊敬周瑜。当时孙权不仅年纪小,官职也不高,仅仅是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这一时期天下局势纷乱,军阀与部下之间还未形成严格的君臣关系,所以一些将军、幕僚在孙权面前并不太注重礼节,比较随性。

唯独周瑜每次都恭敬地行臣子之礼,以此表明对孙权的支持,并帮助他树立威望。在周瑜的率先垂范下,各位将军、幕僚对孙权也逐渐尊敬,君臣关系变得正式、严肃。这对江东集团的凝聚力非常关键,只有孙权的权威竖立起来,才能避免成为一盘散沙,形成战斗力。

周瑜重大事件之八——劝谏孙权拒绝遣质

建安七年(),曹操最大的劲敌袁绍病死。风头正盛的曹操于是修书一封给孙权,叫孙权遣子入质。

孙权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孙权本意不想遣子,但会议上分歧严重,许多人倾向于入质。孙权也有些不自信,于是单独将周瑜召至母亲面前询问意见。

周瑜当然反对遣子入质,因为这等于江东集团成为曹操的附庸。周瑜对孙权说道:“从前楚国最早在荆山脚下立国,方圆不过百里,却能凭借继任者们的贤能广开疆土,以郢城为基业占据整个荆扬之地,疆域直达南海,传国九百余年。如今将军您继承父兄之资,坐拥江东六郡之地,兵多将广、物资充沛,凭借长江地利拥有强大的水军,所向无敌。这正是用武之时,有什么可顾虑的,而想要送人质呢?”

这话说得孙权不住地点头,周瑜见状继续说道:“人质一旦送往许昌,则我们就成了曹操的附属,今后将听其差遣,受制于曹操。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您被封为侯,拥有几十名仆人、几辆车、几匹马而已,岂能与面南称孤相比?不如先不送人质,静观其变。如果曹操真能平定天下,将军您再投降为时不晚。如果未来曹操受挫,天下进一步动乱,到时将军起兵抗衡,以待天命,更加没必要送人质啊!”

吴夫人深以为然,对孙权说道:“还是公瑾说得对。公瑾与伯符年纪相同,只小他一个月而已,我将他视为自己儿子一样,你也要把他当作兄长侍奉。”孙权得到周瑜的大力支持后,下定决心不送人质给曹操。

在周瑜的这段话中,出现“南面称孤”之语。这四个字是何意,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一大段周瑜的话出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其中还有“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之语,这个意思也非常明显。

从这些话语能看出些什么?

这便是周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的作用。当时孙权接任刚刚两年,面临的天下形势是这样:袁绍病亡,继任者三子袁尚面对不服自己的大哥袁谭的挑战,袁绍部属纷纷选边站。刘表坐拥荆州,账面实力强于江东,但作战能力低下。西北韩遂、马腾虽然名义上服从朝廷,但实力强劲,曹操对其并无控制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已然成为实力最强的军阀,拥有优势,却又不足以完全压倒其他诸侯。所以周瑜提出两种策略,如果曹操真的能够匡扶汉室,平定天下,到时再投降不晚;如果曹操出现任何闪失,孙权就可以起兵迎战,争夺天下。当然我们知道,即便后来曹操统一北方,在占据整个中原的情况下周瑜仍然坚决主战,所以此时所谓两种策略只是抚慰孙权的言辞而已,真正的想法只有与曹操对抗这一条。

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南面称孤”、还是“以待天命”,周瑜都没有提到匡扶汉室之类的说法。相比于当时天下诸侯的主流路线仍然以尊奉汉室为口号,周瑜对孙权说的全是大实话。他就是希望辅佐孙权争夺天下,取代名存实亡的汉帝国。

此时是在建安七年(),周瑜在战略上就已经开始为孙权筹划谋图天下大计。年仅二十岁的孙权听说自己有做皇帝的可能,年轻的心能不热血澎湃?当然再也不想送人质的事情了。

《江表传》载孙权称帝后,对公卿大臣们说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没有周瑜在赤壁之战大胜曹操,自己就没机会称帝;也可以理解为若非周瑜提议拒绝遣子入质并提出战略规划,自己当时连称帝的想法都没有。可见周瑜对孙权影响之深。

周瑜重大事件之九——征讨麻、保二屯

建安十一年(),周瑜率领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斩杀贼首,俘虏多达万余人。对于麻、保二屯究竟在今天何地,目前已经无法确定。大量史料与分析都认为这两个地方位于南郡,但考虑到当时江夏郡还牢牢掌握在黄祖手中,孙权并不可能越过江夏去平定南郡的所谓贼兵、叛乱。

早在孙策时期,太史慈就曾因征讨麻、保二屯立功,后来孙权也率领凌统讨伐麻、保叛贼,史料中孙策、周瑜、孙权三次征讨麻、保,江东集团难道对越过江夏征讨南郡境内的山贼如此执着?仅此一点便可证明麻、保二屯并不在南郡长江沿岸,而是在江东内部。

不久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以数千兵力攻入柴桑,周瑜迎战大胜,在追击中俘获邓龙,押送回吴郡。

按照正常逻辑,当时荆州方面能主动派兵进攻江东,更加表示麻、保二屯不会位于荆州境内。两次战役结合来看,笔者认为,正是江东境内的麻、保二屯叛乱,使荆州集团认为有机可趁,所以黄祖派兵进攻,但在周瑜的有力指挥下,孙权军不仅顺利平叛,而且挫败了来自荆州的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及的孙瑜乃孙坚之弟孙静之子,为孙权堂兄。后来周瑜攻下南郡,提议孙权西取益州时,为使孙权放心,主动请孙瑜与自己共同领军,表示打下益州后由孙瑜镇守,自己则回到孙权身边。

孙瑜喜欢读书,是一名儒将。《三国志·孙瑜传》载其“好乐坟典,虽在戎旅,诵声不绝。”孙瑜为人谦逊,很有声望,不仅能带兵,还在驻地开设学校,设学官,很有作为。只可惜建安二十年便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否则孙权宗室中很可能出现一位名将。

鉴于孙瑜事迹不多,实在惋惜,笔者在此多说几句,接下来说回周瑜。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舌战群儒,力主抗曹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以周瑜为主将征讨江夏,东吴将士上下齐心猛攻,最终擒杀黄祖,孙权终于报得杀父之仇,并在与荆州的竞争中占据上风。

好景不长,同年九月曹操南下荆州。此时刘表已死,次子刘琮继位。在蒯越、蔡瑁为首的荆州本地大族怂恿下,刘琮投降曹操。

曹操兵不血刃获得荆州广阔的疆土与荆州经营多年的水军,实力暴增,原本预料中的大战风云突变,使得曹操隐隐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近年来不少文章认为,曹操取荆州后本意没打算继续攻打江东,是孙权主动联合刘备,打曹操个措手不及,这种观点看问题不够全面。不管打荆州之前,曹操是否想过继续打江东,但曹操总体目标毫无疑问是一统天下,所以和平接手荆州后,还认为曹操没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是不可能的,这种想法无异于刻舟求剑,把曹操的战略意图固定住,失去灵活性。

争夺天下的豪杰出招,一招疏失将满盘皆输。所以面对庞然大物曹操,孙权紧急召集部下,开会商讨对策。

大家纷纷踊跃发言,主流意见认为:“曹操来势汹汹,挟天子以征四方,自己担任丞相,借朝廷的旗号行事,占据法统上的优势。如今孙将军您之所以能抗拒曹操,不过依托长江天险。可现在曹操占有荆州,在我们上游,刘表拥有的强大水军被曹操得到,将会水陆并进,长江之险已经不复存在。更不用说曹操与我们的力量对比之悬殊,我们不如主动请降。”

以上这段话出自《周瑜传》,并非某一个人的原话,而是主降派意见的概括,不用说,张昭也属其中。

面对众位主降派的纷纷表态,周瑜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所言并无道理。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孙将军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继承父兄之刚烈,割据江东数千里之地,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正是横行于天下,匡扶汉室之际。曹操明明是自己来送死,怎么能投降呢?”

表明自己主战态度,周瑜扫视一眼众人,转身向孙权拱手施礼,继续说:“还请允许我为将军献策筹划。第一点,假设现在北方已安定,曹操无后顾之后,就算他能够南下与我们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难道他连水战也比我们强?第二点,北方并未完全平定,西北马超、韩遂实力也不弱,是曹操后方大隐患。第三点,曹军优势在于骑兵,在这里战马无法发挥优势。第四点,冬季寒冷,中原士卒跋山涉水到此地,水土不服,必患疾病。以上四点,都是行军作战的隐患,曹操全都占了。主公擒拿曹操,就是现在!周瑜请率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为主公击破曹操。”

孙权听罢周瑜这番分析当即表示同意,史料原文:“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一句“这是老天把你周公瑾赐给我啊!”看得出孙权在听张昭、秦松等人的投降言论时有多压抑。

激动的孙权拔出佩刀,用力砍在奏案上,严厉地喊道:“诸位将军、官吏谁敢再提投降曹操,就与此案同样下场!”这段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进行润色,写成孙权砍去书案一角,变得更加生动有画面感。当然历史上只记载砍在案上,到底砍成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读到这里,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上面的场景似曾相识?

没错,这场会议其实正是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原型。《三国志》这部史书当然不会把会议的全部发言记录下来,而是把投降派、周瑜、孙权的话取其精华收录进书中。所以当时的场景远不止三段发言,而是许多投降派都有发言,但主战派公开发言的则只有周瑜。

也就是说,舌战群儒的人其实是周瑜,当然情节没有演义那么夸张。

这并非孙权第一次开会商讨应对曹操之策,上一次会议周瑜恰好不在场,会场一面倒的投降之声,坚决主战的鲁肃都不敢公开反驳,只能借孙权中途离开时追上去单独献策。可见当时江东集团内部投降派势力之大,形势之危急,若非凭借周瑜之威望,即便孙权自己主战恐怕也无能为力。

与演义相同,史书上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出使东吴,并在鲁肃的引荐下与孙权进行会谈。孙权当然不愿投降,只是他手下必须有人站出来公开发声才行,鲁肃此时地位还较低,不足以压制投降派,所以人选只有周瑜。

说回会议之后当天夜里。周瑜独自求见孙权,进一步阐述他的抗曹大计:“其他人只看见曹操书信说水步军共有八十万,只顾着害怕而不仔细思考,所以这次会议他们的言论毫无价值。据我分析,曹操北方带来的士兵不过十五六万,劳师远征至此,已经非常疲乏。至于所得刘表军队,最多大概有七八万,这些人心怀疑虑,尚未真心归服,所以战力也会打折扣。这二十多万人不是疲惫至极就是士气低落,不足为惧。如果能给我五万精兵,就足以抗衡曹操,主公不必忧虑。”

孙权听罢为之一振,兴奋地拍着周瑜的背说道:“公瑾啊,你说的话非常合我的心思。别人都只考虑保全家室,不顾大局安危,让我非常失望。唯独你与鲁肃与我同心,是老天派你们来帮助我啊。只是五万精兵确实有困难,我已经准备好三万人,战船粮草也都齐备,你和鲁肃、程普先行出发,我在后方继续征调部队、筹措物资,为你们做好后援。公瑾你能打赢最好,如果不能取胜就撤回来,我当亲自与曹操决一死战。”

演义中将孙刘联盟以及劝孙权下决心抗曹的功劳全部归于诸葛亮,后世读史书时又倾向于主要功劳归于鲁肃。裴松之作注时便给出他的见解,认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这种看法没有错,需要注意的是鲁肃之功在于首先提出抗曹战略,而周瑜则是能够顶住投降派强大压力的中流砥柱。

在鲁肃的战略中,连刘与抗曹四个字密不可分;但周瑜的战略中则根本没有考虑刘备,完全打算凭借江东自身力量抵抗曹操并战而胜之。这两种战略对江东乃至三国局势都产生深刻影响,刘备借荆州与吕蒙袭荆州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

从孙权继位初期周瑜建议孙权拒绝派人质给曹操,到支持孙权与曹操开战,周瑜始终坚决主战,展现出不凡的英武气概,是孙权最为倚重的将领。

周瑜重大事件之十一——会见刘备

《资治通鉴》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孙刘联盟成立后,周瑜率军与刘备会师。当时刘备在樊口,焦急等待着孙权派来援军,每天不间断地派出巡逻船张望。一天,巡逻的官员远远望见周瑜的船出现,赶紧马不停蹄报告刘备。

刘备立即派人带着物资前去劳军,周瑜对来者说道:“我军务在身,不能擅离职守。你家主公若能屈尊前来,我将非常愿意见他。”这时的周瑜真是气派十足,丝毫没有鲁肃对待刘备那么客气。可以说周瑜并没有把刘备当成与孙权对等的盟友,甚至地位连自己都不如。当然这时的刘备非常落魄,有求于孙权及周瑜,是生是死全看周瑜的表现,也无可奈何。

刘备世之枭雄,也能屈能伸,为表诚意只乘一艘小船亲自去见周瑜。两人见面,刘备便问:“将军前来共拒曹操,我非常赞赏,只是不知将军带来多少士兵?”

周瑜回答:“三万人。”刘备一听,怅然若失的表情写在脸上:“只怕太少了。”周瑜只是报以微笑,平静地说:“这就够用了,刘豫州只管观看我如何破曹就是。”此时的周公瑾何等雄姿英发,器宇轩昂!

刘备看了看眼前平静而自信的这名年轻将领,不知是该笑他太过狂妄、无知者无畏,还是该哭自己即将被曹操彻底打败。跟曹操对抗多年的刘备自然没什么信心,一时不知往下该说什么好,竟脱口而出:“鲁肃来了吗?可否请他出来共同商谈?”在双方主将首次见面的正式会谈中刘备竟唐突地要求见对方一员部将,不知刘备是想问鲁肃为何带的兵这么少,还是周瑜为何这么狂,不得而知,只知道此时刘备的表现很失态。

周瑜正色回答道:“身负使命,不能委任给他人。如果您想见鲁肃,可以改天再找机会。”刘备也意识到自己的请求很不得体,羞愧得红着脸笑了笑。面对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周瑜,刘备竟然在气场上完全居于下风,除去当时双方实力对比外,周瑜个人本身的不凡器量也非常重要。刘备作为南征北战与曹操对抗多年的枭雄,也是一等一的人杰,面对周瑜竟然进退失据,这种场面实属罕见。

下一次将继续为您解析历史上的周瑜,有关赤壁之战及之后的事件。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瑜在孙权决心抗曹中的作用,及周瑜作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