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艺术走进全国著名书法家陈羲明羲痴翰墨耀华
TUhjnbcbe - 2023/7/24 22:40:00

熟悉他的人,无不被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书法所折服。工作上雷厉风行的作风,履职尽责的大局意识,严谨细腻的处事态度,没有人不对其竖起大拇指。他阅历丰富,茹古涵今,学识渊博,笔力雄浑苍劲,墨迹如铸如刻,风范自成;他书法博采众长,变法求新,数十年勤耕不辍,终得大道。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陈羲明

羲痴翰墨耀华夏明笔丹青转乾坤

——记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陈羲明

笔耕墨耘品人生

中国书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注重书法家的品格修养。品格高,德性好,其书作自然超尘脱俗,耐人品味。古人有云:艺术至,未始不与精神通。陈羲明的书法,简朴拙炼,承载着历史生命之于当下的脉动,时空交错之间,精神与意蕴交互呈现。其人,广涉博取、率性大气。其书,俯仰顾盼、一任自然。旷朗无尘的真性情铸就了陈羲明简净天成的艺术风格。其书生动鲜活,动人心魄:古拙、秀逸可并举,畅快、迟涩不背逆;结字因势而宜,尽精微,致广大,生拙渊雅。

书法是写心的艺术,亦是养心的艺术。心的活泼,方能转变为笔端的无限生机。探求艺术家之艺术成就的真实成因,自然复杂曼妙。不过,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必然是这段杂妙历程中的重要元素,且独一无二,不具有复制性。陈羲明少既为书,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其孜孜以求的精神不亲睹目者不能想象。时至当下,名气日显的他不为外呼所动,常息影闭门,潜心于艺。对于他来说,书法既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自己的情感寄托。生命中的喜怒哀愁乐,都释放在了自己的艺术里。艺术世界的真、深、凝、精、切,也铸就了他的艺术品格。

初见陈羲明老师,高高的、瘦削的个子,刚毅的、有如雕塑般的面孔,一脸淡泊宁静的微笑,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感觉与其他书家大有不同,用最近比较时髦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气场很足,hold得住。陈羲明不仅气场足,创作出的大手笔作品也是让人相当震撼。在他的引导下,欣赏书法作品,大气磅礴、雄浑有力,而又潇洒俊逸、沉静脱俗,令人倾倒。笔者置身于芳香四溢的书海中,品着清茶,聆听着陈羲明先生对书法的款款深情,感受着这个南平游子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陈羲明,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文化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国展评委),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湖南省六合国学书院院长,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等多地任书法导师。书法诸体兼修、成就卓著,作品流布数十国,被海内外收藏家、艺术馆所珍藏。多年来,在全国多地出任国家级、省部级书法评审逾百次,且多次作为文化使者出访世界各地。陈羲明的艺术理论“逢二变则”道出了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书如其时”则成为品鉴书法艺术的客观标尺,以此理论结合丰富的创作经验施教,多年来为中国书坛培育了众多的国家级、省级书法人才。

据陈羲明介绍,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书法是书写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类型。书法艺术主要通过汉字书写过程中的笔墨、点画和章法等造型美,来构成美学境界,并从而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书法艺术运用抽象的“点、线、笔、画”,将本来只有实用价值的文字书写,升华到艺术的境界。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即体现出了魏晋风度影响下鲜活的人格风采和自然天性,整幅作品既具有流畅的笔势,一气呵成,又含蓄蕴藉,给人以变化莫测而有法度,清俊典雅而又不失活泼的审美体验。

陈羲明说,他对甲骨文、大小篆等各种书体及书坛大师,如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米芾等的作品都作过深入的比较和研究,从中领会了不同时代、不同书风的笔墨精神。“王羲之秀润、颜真卿苍郁、孙虔礼清畅、怀素飘逸、杨凝式静穆、米芾洒脱、黄庭坚劲健、苏轼开拔、王铎肆意……”陈羲明一口气数下来,并总结道:“我佩服他们,不仅因为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书体,还共同完成了中国书法的美学范式。

陈羲明认为,书法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外化,儒、释、道的学问是书法艺术的直接思想源头,所以修习书法不能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要在文化层面去认知与理解。陈羲明深耕传统,几十年如一日,敬古、汲古、追古而不泥古,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博古出新,篆隶真行草五体兼能,诗书画印无一不察。他的“逢二变则”“先存大概后尽精微”“书如其时”等书法理论简明扼要,好记好用,影响了一大批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爱好者,追随他的弟子和学生络绎不绝。经他指导冲刺国展、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迄今已超过人。

陈羲明一生致力于书法创作与书法教育事业,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作书法艺术家的重要使命。对于湖南省档案局为艺术家建档一事,他说:“湖南省档案局为知名文艺家建档,极具文化战略眼光。开全国之先河,创历史之先锋,这一文化力举必将推动我省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陈羲明不仅艺术精湛,且为人谦卑、儒雅,有君子之风,是一位人见人爱,人见人敬的书法大家。

挥毫落纸健如虎

得观书法家陈羲明先生的作品,笔者一直认为是莫大的荣幸!陈羲明先生给人印象是一个刚柔相济性格的人。观其作品,也如其人有柔有刚。从他的作品中,既看到致远宁静的气韵,同时又能感到浓郁的阳刚之气和洒脱的率性,观之不仅令人精神振奋,更有一种悠游的浮想。书家都知道“只有正确认识书法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创新才能找到方向”。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陈羲明赋予他的书法作品以艺术性、以人文精神,既和传统保持了一致,也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这就是他书法生涯中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实践中总结理论的过程。

有道是十年磨一剑。厚重的生活和艺术积淀,敏捷的才思和心灵感悟,使陈羲明的艺术境界得到了质的升华,也使他的艺术生涯更加丰富多彩。据陈羲明回忆,他是年6月出生于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福建南平,家有六兄弟,他排行第四。五岁那年,他开始推开书法之门,走向那个色彩不多却趣味横生的世界。后来,在南平小学又碰上一位擅长颜体书法的上官老师。这样一来,加上老师的点拨,陈羲明的书法水平很快得到提高。也正因为书画出色,在年应征入伍之后,19岁的陈羲明很快引起部队首长的注意。在部队,陈羲明因专业技术过人,组织才华出众提干。从战士到干部,人生有了新的转机。

有句话说得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多年苦苦研习书法的陈羲明,军旅期间,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的书法声名走出湖南,走向国外。陈羲明至今对年的一次经历难以忘怀。那年,日本书道代表团来中国访问,途经长沙,顺道与湖南的老先生进行书法交流活动。老先生在表演现场显得力不从心,陈羲明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面对日本代表团的全程摄像,他泰然自若,毫不慌张,一笔一画,沉着冷静亦不乏坚卓。一支烟的功夫,一幅雄强豪迈、气势磅礴的魏碑对联作品呈现众人面前。掌声雷鸣般响起,赞叹不绝如缕。随后,日本书道代表团恳请收购陈羲明的作品,但是由于当时书法界尚未有商业买卖的习惯,这幅作品最后被当作礼物赠送给了日本书道代表团。

观陈羲明草书《苏东坡·赤壁怀古》,如江河奔腾、气势恢宏,且作品在一种主情调的统帅下,个体(单字或单个点画)各具其形、各呈其势、各尽其美,结字欹正相间,一任自然,章法新意迭出,体现了大道自然的境界,可谓不拘一格而品格卓立,不求风格而风格天成。从他的作品中还可看到他不轻易解构汉字,而是把重点放在运笔疾缓、墨色枯湿和视觉刚柔的对比上,形成一步一景、一线一变的特殊审美效果。同时,他还注重用内敛、开张的笔画来追求某种特定的效果,运用夸张、变形、移位等手法,形成章法上的特有魅力,强化了作品的新鲜感和感染力,真所谓:奇者跌宕起伏,正者和而不同,巧者千姿百态,拙者古朴浑厚。

书法家从来都是大器晚成。书法家越老越有前途。以书法家年龄来分段,60几岁的陈羲明还属壮年阶段,面对二十一世纪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庄严使命,无疑会有所担当,任重而道远。

迎风举步写风流

陈羲明自述:予读《易》,以为道之理也,巍然不易;道之行也,周流不滞。故钤治小印“守死善道”“逢二则变”置为箴铭,以之治书,以之治学,以之治世,无有罔惑。

晋韵唐法,宋意明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书风。

陈羲明以“逢二则变”“书如其时”为道,提出了“书法风格非模式化”理论。他说,我为什么总在变,我不想模式化。艺术风格的模式化不仅是千人一面,更应该警惕的是模式化具有排他性。艺术家,有天赋的艺术家能在探寻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应该有风格,而不是模式。有天赋的艺术家不会刻意追求风格,而是高度注重对传统的研习。无古不言新,创新才有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陈羲明在接受《创作与评论》杂志“艺术名家”栏目专访时娓娓道来:这些年来,我反复琢磨“逢二则变”四个字的意思,我理解了这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同理的认识,有了一阴一阳组成了二,方以生三生万物,从时空角度来看,变化才是世界的永恒。作为时空中的人,顺应变化,顺应客观现实,把握事物规律来破译生活的密码。

书法中一笔生发至连贯而成的整体关系,一如树叶的开落是表现,事物发展并不会以此为结束,滋养新的生命,生命在阴阳循环中生生不息,阴阳相生转化的整体气韵能营造书法作品中具有生命观照态度的哲理品位。

“书如其时”是用“时间”来界定、计量书写者的状态和水平,依据书写者在专业上付出的程度、即时的年龄、所处的专业发展的时间段的时间点。时间变化,所有书写者时空积累的相关要素也在变化,评价也随之而变。书法需要书写之内的技术功夫,也需要书写之外的修养功夫同步成长,否则时间变化,专业水平不会精进。“书如其时”是他提出的鉴定书法作品的又一把审美尺子。

陈羲明曾与启功先生、沈鹏先生一道入选中央电视台与中国书协联合推出的“书法揽胜”著名书法家五十人专题展播;与金庸先生、黄永玉先生等大家先后被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专题报道。他先后荣获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湖南省“五个一批”人才称号,是中国书协全国50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书法家之一,中国当代首位进入国家档案馆的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宝斋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陈羲明卷》,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第八届国际书法大展以及中国书协主办的高规格书法展览百余次,作品被海内外权威机构广为收藏,《人民日报》、凤凰卫视、《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艺术频道、《中国书法》等数百家媒体报道其艺术成就。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但陈羲明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歇;他经常临摹古贴,熔古铸今、自成一体,其书作遒劲潇洒、结体灵秀、笔意奔放,气势连贯、骨力内含,表现出一种中和之美,实现了雅俗共赏;在笔墨之间他经历了五十年风雨历程,见证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他为人谦和、真诚,有着对事业的坚韧和执著。其书法风格,达到了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真是入古创新,雅俗共赏。细读陈羲明的诸多书法作品,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气的通畅、诗的吟唱、画的意韵,他的书法狂放、飘逸纵情地风韵,有着刀剑出鞘、马嘶雷鸣的大气,那是一种神气,具有气慨的艺术。陈羲明在挥运之间,腾挪跳荡的灵动,提按挫的迅捷,启示转折的利落和分间布阵的率逸,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进入了信马由僵的境地,像他这样任意挥洒的能力是不多见的。你可知道,见过陈羲明先生其字会被浓浓的古意和淋漓的韵味所吸引;见过陈羲明先生其人会被他的书法艺术情怀所打动。书法成了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书法是一门富有感情的艺术,是情感宣泄的载体,同时,这门艺术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书法家的性灵。陈羲明先生说:“越是深入追求,就越能体会真善美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性中的一致性。”与其说陈羲明是在磨炼自己的书法技艺,不如说他是在修炼自己豁达纯真的心境。

几十年来,陈羲明淡泊名利、胸怀坦荡、敬业乐群,在书法活动组织、书法教育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对自己深爱的书法艺术创作,更是潜心笃志,从无懈怠。他深知书法是一场修行,不能求速成,也无什么捷径。他在五十年的翰墨生涯中,不断问道于古人,又不断求新求变,日将月就,渐入佳境之中,大大拓宽了自己的书法创作舞台。

(文章来源:闽商文化馆作者:文荣文赞时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走进全国著名书法家陈羲明羲痴翰墨耀华